1. 第一人称作品大部分都会沦为灾难。
本书也无法避免。
或者,温和一点来讲,写得好的第一人称作品实在难得,而本书不在此列。
主角是由情节驱动而不是人物本身(当然这也无可厚非),让人有种被推着走的不适感。人物即使想要做出什么改变,也并非是性格使然而更像是一种基于推动情节的作用。
程复更像是作者用来展现大量设定的道具,一个旁观者。但他本应是参与者。这种割裂感加上第一人称的难以掌控,在前期几乎让我放弃阅读。
2. 几个意向的使用还是很迷人。
夸父农场——永远追逐太阳的夸父;五朵金花——花朵与战争的反差;贩卖人格——赛博朋克,合理而不失荒诞感。
就像《1984》里的红珊瑚水晶镇纸一样,这些频繁出现的意向在书页的间隙闪闪发光,这是作者优秀的设定和想象👏
3. 封面女郎樱子。
为什么国内的科幻小说总是偏爱设定樱花妹的形象?《三体》里的智子,本书里的樱子。想不明白。
但好在樱子的形象还是迷人的。机械的冷漠与秩序感中也不乏人类温情的一面,有几段与“我”的对话甚至可以说是本书的高光段落。作者描写的樱子形象如同机械姬,如同战斗天使,美丽的皮囊下,天真弱小与残酷强大两面一体,可以说是本书最为丰满的人物(难怪选为封面了)。
4. 情节多多,细节空空。
对主角内心刻画和细节描写的缺失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就是,我像是在看一本大纲文。诚然情节一路疾驰,从夸父农场N33到塔克拉玛干雪原的风暴中心,再到樱花大陆,小木屋与老鼠大军,印第安人部落,监狱重逢,海底牧场,可主角形象依然不甚明晰。几个凸显主角人格魅力的地方:进入风暴中心时的宣言,保护印第安人时的动员,不仅没能使之伟岸,反而增加了之前提到的割裂感。
这一点在进入风暴中尤其明显。几乎没几分钟就要被捅死一个兄弟,却没有悲伤,没有任何的情感流露,而是不断被向前的情节驱赶,失去老婆的时候悲伤了一下下。这时我觉得主角兄妹甚至不像人类。
太快了,太少了。或许受制于笔力,或许篇幅所限,在看到这里时也差点放弃。
5. 高光。
即使是一本不怎么好看的书(对我而言),也有引人注目的闪光段落。我想这也是作者费心雕琢过的地方——
“我们曾是机器的主人,如今却被机器放逐。我们失去了陆地,海洋,我们被囚禁于云端之上,我们失去了自由、文明……这黑夜漫长,万人要将火熄灭,我却偏要燃起一支火把。”
“你们智人发明了文字游戏,却又被文字游戏束缚了。”
“明明已经被文字游戏束缚,却又希望能够用束缚你们的文字,去解释文字不可描述的世界。
“你们创造了造物主;这也和我们一样,我们也创造了我们的造物主。”
果然,樱子还是最立体的。
6. 人工智能的噱头真好用。
智人与慧人的设定显然是经典科幻小说的老套路了,但本书里的反派智人(即AI)还是令人感到矛盾重重。大概在从事AI行业以前,我不会觉得反派AI的设定有什么不妥,反正只要合理,读得下去就行;而在深入了解之后,就难免对此颇有不忿。
AI走向终极反派的作品不要太多,深层次的剖析和设定却少而又少,仿佛AI发展成某些方面高于人类的存在后就一定会走向灭亡人类的道路。叹息。
本来是想批判本书,毕竟读得不太舒服,结果写着写着发现确实有不少可取之处,称不上一流,但也不赖。听说下一本要复活爱因斯坦和孔子,脑洞很大,希望笔力跟得上。
越来越意识到,写成大刘那样实在是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啊。
希望国产科幻小说越来越好。
同步于豆瓣影评。